2月10日晚,在国家体育馆“冰丝带”,荷兰名将伊蕾妮·斯豪腾再次上演“夺金+破纪录”的好戏。

在北京2023年冬奥会速滑女子5000米决赛中,她以6分43秒51的成绩夺冠,并刷新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截至目前,自开赛以来,“冰丝带”每个比赛日每项比赛都有新的奥运纪录诞生!面对一再刷新的纪录,网友一边赞叹选手们的出色发挥,一边惊呼,北京冬奥会有着“最快的冰”真是名不虚传!其实除了本届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由老场馆改建、本届冬奥会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任务的首都体育馆同样频破纪录。

截至2月9日,已有5项奥运纪录在首都体育馆被刷新。

短道速滑一小时三破奥运纪录场馆冰面质量被多方“点赞”中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阳在此次冬奥会上担任短道速滑男子组比赛副裁判长,2月9日晚她在首都体育馆见证了在短短一小时里三项奥运纪录被打破的精彩场面。

当天19时,率先举行的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匈牙利名将刘少林滑出2分09秒213,开场即打破了奥运会纪录;19点44分,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预赛,韩国选手崔敏静滑出1分28秒053,创下新的奥运纪录;不到10分钟,荷兰名将舒尔廷又将这一纪录提升到1分27秒292。

当舒尔廷滑完1000米,场内一片欢呼,杨阳还有些纳闷,“只是预赛,在庆祝什么?”回头看一眼大屏幕,她也惊讶了:“哇!1分27秒多。

”和人们熟知的大杨扬并称“短道姐妹花”的小杨阳,曾和李佳军一样,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参加冬奥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作为选手,她参加过三届冬奥会,此次已是她第六次冬奥会之旅。

作为裁判,她先于运动员走上此次首都体育馆的冰场,上冰后的感觉,让她忍不住有滑一圈的冲动:“刚浇完冰的场地,一个滑印都没有,我好想在这儿滑,这个冰太好了!用我们的话说,冰特别走道,特别滑,非常出速度。

”△即将进行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预赛的首都体育馆(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摄)首都体育馆冰场的“不同凡响”也被多位参赛运动员认证。

本届冬奥会花滑男单冠军陈巍表示:“北京的场馆非常好,冰面很棒!”人气颇高、曾蝉联两届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的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说,“北京冬奥的冰面,是三届冬奥会之中最舒适的。

”两小时实现“最快”到“最美”中国制冷技术赶超世界前沿众所周知,空气阻力是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敌人,高原冰场空气相对稀薄,空气阻力更小,浇冰的水质纯净,冰面的质量滑感也更好。

因此高原冰场更容易产生新的世界纪录。

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在平原冰场打破世界纪录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罕见。

北京地处平原,国家体育馆“冰丝带”、首都体育馆为何能成为平原上“最快的冰”,屡屡见证冬奥会历史上的奇迹?这既离不开高水平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也源于场馆条件的科技支撑。

△首都体育馆外观(图片来自北京2023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很多人都会提到此次“冰丝带”和首都体育馆均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在历届冬奥会中首次使用。

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通俗来说就越“丝滑”。

这样的冰面更越有利于选手滑行,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会受到冰面的影响,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一太所在的团队此次承担了首都体育馆制冰方案的研发、设计和建造。

马一太指出,“好”的冰面要求温度均匀,温差不能过大,奥组委对温差的要求是控制在1.5度。

与自然冻冰后温度相对均匀的冰面不同,人造冰场是将制冷管埋在地下水泥层中,水泥层上再泼水,一层层冻冰,制冷管的温度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冰面温差,进而影响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

因此,流动在制冷管中的制冷剂的选择,对温差控制至关重要。

此次冰场保障方案选择二氧化碳为制冷剂,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尽管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北京冬奥会大面积、多场馆使用的方案,世界上可供参考的不多。

专家们为此专门开了多次设计方案评审会,不断论证、细化和修改方案。

马一太说:“现在我们的冰(温度)正负不差0.5,甚至能达到0.3。

”△比赛间隙,浇冰车正在平整冰面(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摄)马一太还指出,二氧化碳是工业废料,经过提纯后即可当制冷剂使用,因此价格低廉,与常用的氟利昂之类的制冷剂有50甚至100倍的价格差距;且对比以往采用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更加绿色、环保和安全。

对于不同的冰上运动而言,冰面是否“好”有着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如短道速滑要“快”,花样滑冰求“美”。

杨阳介绍,花样滑冰的“点冰”等技巧需要冰面厚度达5厘米以上,否则冰面易破;而短道速滑则要求冰面硬度更高,厚度要求只需要3.5到4厘米。

历届比赛中,这两个项目的场馆几乎都安排在一起,今年也不例外。

有时二者的举行时间也相对接近。

对于制冰来说,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冰面从“最快”到“最美”的转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从适合短道速滑的“最快”冰场到适合花样滑冰的“最美”冰场,要在三小时内完成。

除了制冷剂,压缩机、换热器及一整套系统的控制都至关重要。

马一太说,北京冬奥会的这套系统已实现了两小时内的冰场转换。

作为技术专家,马一太只在现场施工时见过这一“最快最美”冰面的雏形,比赛过程中,场馆内频频传出的好消息,是让他们这些保障人员最自豪的事。

“我们赶上了甚至已处于冰雪运动制冷制冰技术前沿,冬奥会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继续在冰雪运动中推广运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记载

2月10日晚,在国家体育馆“冰丝带”,荷兰名将伊蕾妮·斯豪腾再次上演“夺金+破纪录”的好戏。

在北京2023年冬奥会速滑女子5000米决赛中,她以6分43秒51的成绩夺冠,并刷新尘封20年的奥运会纪录。

截至目前,自开赛以来,“冰丝带”每个比赛日每项比赛都有新的奥运纪录诞生!面对一再刷新的纪录,网友一边赞叹选手们的出色发挥,一边惊呼,北京冬奥会有着“最快的冰”真是名不虚传!其实除了本届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由老场馆改建、本届冬奥会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任务的首都体育馆同样频破纪录。

截至2月9日,已有5项奥运纪录在首都体育馆被刷新。

短道速滑一小时三破奥运纪录场馆冰面质量被多方“点赞”中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阳在此次冬奥会上担任短道速滑男子组比赛副裁判长,2月9日晚她在首都体育馆见证了在短短一小时里三项奥运纪录被打破的精彩场面。

当天19时,率先举行的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中,匈牙利名将刘少林滑出2分09秒213,开场即打破了奥运会纪录;19点44分,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预赛,韩国选手崔敏静滑出1分28秒053,创下新的奥运纪录;不到10分钟,荷兰名将舒尔廷又将这一纪录提升到1分27秒292。

当舒尔廷滑完1000米,场内一片欢呼,杨阳还有些纳闷,“只是预赛,在庆祝什么?”回头看一眼大屏幕,她也惊讶了:“哇!1分27秒多。

”和人们熟知的大杨扬并称“短道姐妹花”的小杨阳,曾和李佳军一样,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参加冬奥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作为选手,她参加过三届冬奥会,此次已是她第六次冬奥会之旅。

作为裁判,她先于运动员走上此次首都体育馆的冰场,上冰后的感觉,让她忍不住有滑一圈的冲动:“刚浇完冰的场地,一个滑印都没有,我好想在这儿滑,这个冰太好了!用我们的话说,冰特别走道,特别滑,非常出速度。

”△即将进行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预赛的首都体育馆(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摄)首都体育馆冰场的“不同凡响”也被多位参赛运动员认证。

本届冬奥会花滑男单冠军陈巍表示:“北京的场馆非常好,冰面很棒!”人气颇高、曾蝉联两届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的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说,“北京冬奥的冰面,是三届冬奥会之中最舒适的。

”两小时实现“最快”到“最美”中国制冷技术赶超世界前沿众所周知,空气阻力是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敌人,高原冰场空气相对稀薄,空气阻力更小,浇冰的水质纯净,冰面的质量滑感也更好。

因此高原冰场更容易产生新的世界纪录。

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在平原冰场打破世界纪录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罕见。

北京地处平原,国家体育馆“冰丝带”、首都体育馆为何能成为平原上“最快的冰”,屡屡见证冬奥会历史上的奇迹?这既离不开高水平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也源于场馆条件的科技支撑。

△首都体育馆外观(图片来自北京2023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很多人都会提到此次“冰丝带”和首都体育馆均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在历届冬奥会中首次使用。

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通俗来说就越“丝滑”。

这样的冰面更越有利于选手滑行,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会受到冰面的影响,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一太所在的团队此次承担了首都体育馆制冰方案的研发、设计和建造。

马一太指出,“好”的冰面要求温度均匀,温差不能过大,奥组委对温差的要求是控制在1.5度。

与自然冻冰后温度相对均匀的冰面不同,人造冰场是将制冷管埋在地下水泥层中,水泥层上再泼水,一层层冻冰,制冷管的温度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冰面温差,进而影响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

因此,流动在制冷管中的制冷剂的选择,对温差控制至关重要。

此次冰场保障方案选择二氧化碳为制冷剂,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尽管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北京冬奥会大面积、多场馆使用的方案,世界上可供参考的不多。

专家们为此专门开了多次设计方案评审会,不断论证、细化和修改方案。

马一太说:“现在我们的冰(温度)正负不差0.5,甚至能达到0.3。

”△比赛间隙,浇冰车正在平整冰面(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摄)马一太还指出,二氧化碳是工业废料,经过提纯后即可当制冷剂使用,因此价格低廉,与常用的氟利昂之类的制冷剂有50甚至100倍的价格差距;且对比以往采用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更加绿色、环保和安全。

对于不同的冰上运动而言,冰面是否“好”有着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如短道速滑要“快”,花样滑冰求“美”。

杨阳介绍,花样滑冰的“点冰”等技巧需要冰面厚度达5厘米以上,否则冰面易破;而短道速滑则要求冰面硬度更高,厚度要求只需要3.5到4厘米。

历届比赛中,这两个项目的场馆几乎都安排在一起,今年也不例外。

有时二者的举行时间也相对接近。

对于制冰来说,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冰面从“最快”到“最美”的转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从适合短道速滑的“最快”冰场到适合花样滑冰的“最美”冰场,要在三小时内完成。

除了制冷剂,压缩机、换热器及一整套系统的控制都至关重要。

马一太说,北京冬奥会的这套系统已实现了两小时内的冰场转换。

作为技术专家,马一太只在现场施工时见过这一“最快最美”冰面的雏形,比赛过程中,场馆内频频传出的好消息,是让他们这些保障人员最自豪的事。

“我们赶上了甚至已处于冰雪运动制冷制冰技术前沿,冬奥会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继续在冰雪运动中推广运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由来

        编辑
        1.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铁虎!多么熟悉的名字,铁家的家主也叫做铁虎,但是这个铁虎和那个铁虎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太大了,这两个铁虎之间有着本质见的差距。
               2.但是四元攻击的威力有限,最多只能和三鼎五阶以下的人战斗。
               3.嗷!一道巨大的吼叫声从那头凶兽口中喊出,随后那头凶兽的尾巴在地上用力一敲,它那巨大的身躯就站了起来。
               4.其实她想要的也仅仅就是如此而已,可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没有碰到对的人,在她的眼中只有利益关系,根本就不存在除了亲情之外的任何感情。
               5.“夏先生,请看,我父亲的身上,一共有七十六道伤,我看过了,轻伤七十道,重伤六道,但我实在不明白,我父亲是怎么死的,这六道重伤虽然都很严重,但却并不致命,不可能要了我父亲的命才对。

        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起源

          <legend date-time="9O5M2WzN"></legend><legend dropzone="kWgjdQBXs4cn"></legend>
            <bdo id="g6oGu1I4rkO75"></bdo>
                1.哎呦视频在线播放WWW手机版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玩得开心。很多测试总是不可或缺的。
                       2.多个不同的任务都是趣味的,你将在这里更好的去挑战,每一个过程都让你有着十足的乐趣。
                       3.游戏中有着不同的内容,用心来设计方案,还有美好的方案可以获得;
                       4.每天登录都会有丰厚的奖励,挑战一个更强大的精灵副本来获得武器升级所需的材料,一个强大的boss将会爆发出更多的史诗装备。
                       5.使用多种武器可以帮助你对抗罗德斯岛,还有很多道具可供你选择。
                       6.游戏中的所有的战斗都是充满特色的,你将更好的去增强军队的实力,去更好的打击敌人的士气。
                参考资料